財務新手的第一步-資產負債權益
對大多數的人來說,進入財務世界最大的障礙便是財務報告。 密密麻麻的四大表以及各種財報科目,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各種數據,究竟要怎樣進入才好呢? 尤其對於沒有會計基礎的人而言,只知道財報裡面記錄了公司的財務資訊,但究竟這報告要怎麼看呢?
要讀懂財務報表、搞清楚財會在做什麼,首先得認識到報表主要由這兩大類項目所組成:
1. 資產負債權益 2. 損益
一旦拆成這兩大類就比較容易說明了,首先,就讓我們認識資產負債以及權益吧!
會計基礎中的基礎,就是一個恆等式(如首圖所示):
資產=負債+權益
資產: 一說到資產,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現金、存貨、房產、動產等實質項目,當然除了這類實際持有的物件外,資產也包含了公司擁有的債權,例如對他人的應收款、預付款等部分;以及其他抽象的無形資產諸如物品的使用權、專利權、商標權等。 簡單來說,可以把資產視為公司所擁有的物品或權利的總和。
負債: 負債的概念很單純,簡而言之,就是公司欠別人的錢。 從各式各樣的借款、對其他人的應付款這些都是負債的組成,比較特別的是像預收的款項(拿了錢還沒做事)、收取別人的押金、保證金(畢竟理論上總有一天要還的)這種也都會被視為是負債的一部分。
權益: 相較於資產與負債,權益的概念比較特殊一些。 可以把權益想像成是公司的淨值,也就是將持有的資產與負債相減後剩下的部分。嚴格上來說,這才是公司的所有者(股東)們真正擁有的部分。 如果這樣還不好體會,我們可以從個人的角度來理解。權益就相當於一個人的身價,也就是當我把身上擁有的財產與負債相減後,我真正持有的那部份價值。
以上,就是有關財務報表的第一課,接下來我們會來繼續說明財務報表中的損益部分。